收藏本站
  購物車 (0)  
親,您的購物車空空的喲~
去購物車結算
   
查看手機網站
其他帳號登錄: 注冊 登錄
廣西味族食品有限公司
產品分類
  • 全州金槐茶
  • 全州金槐粽
  • 全州金槐面
  • 金槐產業
7天免費
無理由退貨
24小時
在線客服
全國送貨
免費送到家
新聞詳情

簡介:湘江戰役歷史意義及全州主要戰斗和渡口!

 二維碼 1047
發表時間:2020-07-27 00:00
文章附圖

湘江戰役簡介

1-191213104433615.jpg


全州縣位于廣西的東北部,地處湘江上游,扼湘桂走廊之咽喉,是廣西的北大門,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一片紅色的熱土。1931年1月1日—1934年12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先后三次經過全州,足跡幾乎遍及全縣所有鄉鎮,著名的湘江戰役就主要發生在全州境內,留下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被發掘的紅軍遺址遺跡有200余處。其中,屬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關岳廟紅七軍會議舊址、湘江戰役覺山鋪阻擊戰舊址、鳳凰嘴渡口舊址、大坪渡口、樂耕公祠、安和文塘紅三十四師突圍戰舊址等,覺山鋪阻擊戰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下面介紹一下湘江戰役的相關情況:

一、湘江戰役歷史背景   

1934年l0月,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揮,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向西轉移。蔣介石在得知中央紅軍西進的消息后,急忙于1934年10月18日下達緊急命令,調集中央軍、粵軍、湘軍、桂軍在紅軍西進的路上設置了四道封鎖線:第一道在安遠、信豐間,第二道在桂東、汝城間,第三道在郴縣、宜章間,第四道就是在廣西桂北的湘江天險。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主力從江西于都等地出發,在連續突破國民黨軍的三道封鎖線后,于11月25日進入廣西,在灌陽、全州、興安三縣境內遭遇了長征初期規模最大、歷時最久、戰斗最慘烈的湘江戰役,即突破蔣介石調集的中央軍、湘軍、桂軍、粵軍近30萬大軍憑借湘江天險精心構筑的第四道封鎖線。12月1日,中央紅軍以損失過半的慘重代價渡過湘江,粉碎了國民黨軍圍殲紅軍于湘江以東的企圖。

1-191213104451956.jpg


湘江戰役,史稱“全縣戰役”,因中央紅軍突破湘江的四大渡口:突破湘江第一渡的大坪渡、紅一師渡江的屏山渡、紅八、九軍團血染湘江的鳳凰嘴渡口、中央縱隊渡江的界首渡口(街南屬興安,街北屬全州,1953年劃歸興安);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覺山鋪阻擊戰,犧牲人員最多、場面最悲慘的鳳凰嘴渡口以及紅三十四師最悲壯的安和文塘突圍之戰,都發生在全州縣境內。經此一役,紅軍從進入廣西的7.6萬人,銳減至3萬余人,全州是整個湘江戰役的主戰場,犧牲的紅軍戰士絕大部分就長眠在全州這片紅色熱土上。

二、全州主要戰斗和渡口簡介

201907251608509dd1a3.png


覺山鋪阻擊戰:1934年11月27日,湘軍劉建緒部進占全州,并在城外布置了警戒線。紅一軍團二師從全州縣鳳凰鎮大坪渡口渡過湘江后,紅四團沿桂黃公路南下搶占了湘江沿岸大坪至界首的所有渡口,交接紅三軍團后,趕往覺山鋪布防;紅五團沿桂黃公路北上搶占全州縣城,但全州縣城已被南下的湘軍劉建緒部占領。紅五團在全州城南約1公里的柘橋村與湘軍遭遇,打響了湘江戰役全州的第一槍。紅五團只好占領位于全州南面16公里處的腳山鋪(又名覺山鋪)一線,構筑防御工事。覺山鋪是是一個只有20多戶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桂(林)黃(沙河)公路邊,北距全州16公里,南距軍委縱隊渡河的界首渡口約30公里。村子周圍有幾座小山,被南北走向的桂黃公路分在東西兩側,與桂黃公路相交,成十字形。這幾座山從東到西分別是:黃帝嶺、雙把牛角抱西瓜嶺、尖峰嶺在公路東側,懷中抱子山、美女梳頭嶺、米花山在公路西側。其中又以黃帝嶺和懷中抱子山最高,都在南端,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北來的敵人呈仰攻狀,而紅軍居高臨下。根據這樣的地形地勢,軍團長林彪命令紅六團扼守公路西側的米花山、美女梳頭嶺,紅五團扼守公路東側的尖鋒嶺、雙把牛角抱西瓜嶺,紅四團扼守公路正面,二師師部設在皇帝嶺;為防止湘軍迂回,林彪緊急電令遠在道縣(距離覺山鋪120公里)的紅一師,增援覺山鋪,阻擊湘軍四個師的進攻。11月29日上午,湘軍四個師,在十多架飛機的掩護下,輪番向一軍團發起猛烈進攻,紅軍的工事被炮火摧毀,但各部隊仍憑險死守。30日凌晨,紅一師渡過屏山渡口,趕到覺山鋪,二團、三團接替六團陣地,繼續阻擊敵人。打到30日下午,覺山鋪前沿陣地相繼失守,紅一軍團被迫退到白沙河一帶,構筑第二道阻擊線,軍團臨時指揮部設在紹水鎮水頭村樂耕公祠內。12月1日凌晨,軍委命令一軍團“無論如何,要將汽車路及西南諸路,保持在我們手中?!睘榱它h中央和紅軍的生存、安全,12月1日拂曉,紅一軍團以白沙河為憑與敵人展開殊死拼搏。接近中午時分,得知中央紅軍主力已渡過湘江。一師和二師相互交替掩護,邊打邊撤,向西轉移。

覺山鋪一戰紅一軍團兩個師,與湘軍四個師鏖戰3天,傷亡慘重。紅二師四團政委楊成武和五團團長鐘學高負傷,五團政委易蕩平犧牲;兩個師共傷亡約六千人。雖然付出較大的代價,卻成功的掩護了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聚殲紅軍于湘江東岸的陰謀。1988年,聶元臻為腳山阻擊戰題詞“覺山阻擊戰犧牲的紅軍先烈永垂不朽”,楊成武將軍題詞“覺山阻擊戰光照千秋”。

10湘桂古道紅軍路.jpg


兩河古嶺頭阻擊戰:為掩護中央紅軍縱隊渡過湘江,1934年11月26日,紅三軍團命令紅五師趕到新圩,阻擊來自灌陽方向的桂軍,以保證中央紅軍左翼的安全。12月27日下午,紅五師的十四、十五團占領新圩,向南推進至楓樹腳,利用地形構筑阻擊陣地;28日,由于桂軍的猛烈進攻,紅五師下午被迫從楓樹腳退至楊柳井;29日傍晚又退至板橋鋪附近的虎形山;30日中午再退至新圩附近的楠木山村炮樓山一線。下午15時,紅六師第十八團趕來接替了紅五師陣地,12月1日拂曉,桂軍對紅十八團陣地發起猛攻,紅十八團傷亡慘重,被迫向陳家背靠攏,桂軍直追過來,雙方展開激戰。中午,由于敵眾我寡,紅十八團一部被分割包圍于陳家背,一部在團長曾春鑒、政委吳子雄率領下突圍而出,沿魯薦、隔壁山、古嶺頭,邊打邊撤,向湘江岸邊轉移,最后退守古嶺頭一帶,被桂軍包圍。至傍晚,在敵人的圍殺下,紅十八團的近2000名將士,除少數戰士突出重圍,但大多在敵民團圍剿下也慘遭殺害,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紅軍戰士隱姓埋名,流落當地民間外,其余全部壯烈犧牲。在這次阻擊戰中,紅軍付出的代價很大,但最終以頑強的意志,敢于犧牲的精神,阻擊了敵人瘋狂的進攻,為中央縱隊勝利渡過湘江贏得了時間。

eb888e4ff3324d99b1cd33d6cf317dfc.jpeg


安和文塘34師突圍戰:1934年12月3日下午,紅三十四師一〇二團首先在文塘新圩村遭桂軍夏威部阻擊,戰士們在團長梅林、政治委員蔡中的指導下,多次向敵陣發起猛烈攻擊。但由于桂軍以逸待勞,并且武器精銳,地方熟悉,一〇二團久攻不下,這時部師及一〇一、一〇〇團先后趕到,占領了大源山文塘、山背、堰頭上,這里背靠大山,前面是田洞和建江河。下午四時,師長陳樹湘、政委陳翠林,在聽取了一〇二團的匯報后,又接到軍委發來的電報,準備按軍委的電令的方案,改向興安以南前進。這時,一顆炮彈飛來,電臺及三十四師政委陳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壯烈犧牲。并且桂軍憑借地形熟悉,切斷了三十四師向興安以南前進之路。在危難之際,陳師長果斷命令一〇〇團接替下一〇二團,全師向東退入大源山區,并迅速占領了狗爪山和嶺腳底村,陳樹湘召集團干部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從大源山向東返回湘南打游擊。這時桂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密集的炮彈落在一〇〇團的陣地上,由于沒有工事掩護,許多戰士壯烈犧牲。師團干部組織戰士邊打邊上大山轉移,由于不熟悉地形,部隊被敵人切斷成許多股,師部失去了指揮能力,各團各自為戰。一〇〇團政委侯中輝、一〇一團團長蘇達清、政委彭竹

峰先后犧牲。師部沿白露源河而上,經大白露、小白露轉移到瑤寨茶皮浸時,召集了1000多人,茶皮浸為海洋山深處,海拔1200米,其南面為板瑤山,北面僅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灌陽。這時夏威的第四十四師,從安和和沿大路經蕉江再從小路經高屋場趕到板瑤山,當他們到達板瑤山時,紅軍正從村南的小道向灌陽前進,雙方發生遭遇戰,參謀長王光道趁桂軍立足未穩,指揮部隊發起進攻,將敵先部隊一個連消滅。部隊退回茶皮浸,這時茶皮浸一瑤族青年梁明卿自告奮勇,幫紅軍帶路,沿著一條羊腸小道至灌陽。沿途遭民團襲擊,部隊從八工田渡過灌江到湖南道縣后,僅200余人。師長陳樹湘在湖南省江永縣牯子江遭敵襲擊受傷后不幸被俘,在敵人抬著他去國民黨道州黨部領賞時,自己撕開繃帶,用手從傷口處拉出腸子咬斷壯烈犧牲,實現了他“決不當俘虜”的誓言。余部在參謀長王光道率領下,一度曾有所發展,但在敵重兵圍剿下最終全部犧牲。

4大坪渡口.jpg5大坪渡口.jpg


大坪渡渡口:大坪渡渡口位于全州縣鳳凰鎮大坪村湘江邊上,江東為鳳凰鎮大坪村,江西為紹水鎮洛口村,為湘江古渡。1934年11月27日凌晨,林彪、聶榮臻率紅一軍團二師及軍直機關,首先從這里渡過湘江,并控制了從屏山到界首30公里的所有湘江渡口,為黨中央及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創造了有利條件,該渡為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的第一渡,電視劇《長征》《我的長征》均在此拍攝了紅軍突破湘江的片斷。

8屏山渡口.jpg


屏山渡渡口:屏山渡渡口位于全州縣枧塘鄉屏山村,離全州縣城僅15公里,渡口兩岸是矗立的高山,江面狹窄,江水較深,僅一只小船擺渡,但下游300米處江面開闊,有一堰壩,可涉渡。1934年11月27日,遠在道縣與紅五軍團在瀟水河西岸阻擊薛岳追擊部隊的紅一軍團一師接到軍團部迅速增援覺山鋪命令,在擊退追擊敵軍后,將陣地交與紅五軍團三十四師,行軍120公里,僅一天一夜的時間從道縣趕到枧塘屏山渡口,于30日凌晨,從屏山渡口渡過湘江,與二師一道在覺山鋪阻擊湘軍。

3鳳凰嘴渡口.jpg


鳳凰嘴渡渡口:鳳凰嘴渡渡口位于全州縣鳳凰鎮和平村委鳳凰嘴自然村湘江旁,江東岸為鳳凰嘴村,西岸為李家村,為湘江古渡。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戰役中傷亡最慘烈的渡口。1934年12月1日中午,中央紅軍主力大部分渡過了湘江,為避免桂軍渡過湘江直接追擊中央縱隊,下午4時,軍委下達了炸毀界首渡口浮橋的命令,當時還沒過江的紅五、紅八、紅九軍團,只好改道從原紅六軍團涉渡點鳳凰嘴渡口渡江。而此時的湘江就很難渡了,紅九軍團、紅五軍團過江均遭到敵機瘋狂的轟炸掃射,損失很大;而最后過江的紅八軍團,損失更加慘重,他們不但遭受敵機的轟炸掃射,又因新圩阻擊陣地丟失,桂軍追趕過來,當紅八軍團過江時,桂軍架起機槍向半渡紅軍瘋狂掃射,紅軍戰士紛紛倒在江中,河水都變紅了。根據德國顧問李德回憶,紅八軍團長征時有11000余人,過一、二、三道封鎖線時沒什么損失,但過湘江后全軍團僅剩1200余人,在黎坪整編時編為一個團給紅五軍團,紅八軍團建制撤銷。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炮兵部隊政委、紅軍詩人陳靖在《黔山湘水》一詩中寫道:“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魚,尸體遍江底?!?/p>

2015109164918660.jpg


界首渡渡口:界首是一座古圩,位于廣西興安縣城以北15公里的湘江西岸,1934年屬興安縣與全縣共管,街南屬興安縣,街北屬全縣,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戰役中央軍委縱隊在這渡過湘江。11月27日,紅三軍團四師從紅一軍團二師四團手中接收界首,為保衛界首渡口,紅三軍團軍四師堅守光華鋪阻擊陣地,十團的兩任團長犧牲;紅三軍團軍五師從新圩阻擊陣地撤下來,也加入到光華鋪阻擊陣地阻擊從興安來犯之敵;六師阻擊東岸從興安北上之敵,掩護中央縱隊過江。從11月29日—12月1日,敵人每天都派多架飛機飛臨界首渡口向紅軍掃射、轟炸浮橋,并多次炸毀浮橋,紅軍都趕快修復。30日上午,軍委第一縱隊開始從界首渡過湘江,黃昏后,軍委第二縱隊開始過江。12月1日中午,中央縱隊主力大部分渡過湘江,紅六師(除十八團外)也過了江。為避免桂軍渡過湘江直接追擊中央縱隊,下午4時整,工兵營奉命炸毀了界首浮橋。

三、湘江戰役歷史意義

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1月26日進入全州,到12月2日離開全州,雖然只有短暫的7天,但足跡遍及全縣11個鄉鎮。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最慘烈的一戰,中央紅軍從進入全州的七萬六千余人,經此一戰,銳減至三萬余人。紅軍以饑餓疲憊之師,苦戰五晝夜,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英勇氣概,突破了敵人重兵防守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東岸的企圖。

湘江之戰的慘勝和血的教訓,標志著“左"傾冒險主義軍事路線的失敗,它對中央紅軍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徹底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左”傾冒險主義軍事路線的危害。湘江戰役是攸關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突圍之戰,是攸關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的轉折之戰,是中央紅軍浴火重生的關鍵之戰,為遵義會議的召開和重新確立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礎,對紅軍長征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具有十分重大而又深遠的意義。


標簽1
標簽2
原產地供貨
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
健康食品有保證
全場產品包郵
支持微信付款
服務保障 正品保證 7天無理由退換 7X8小時客戶服務
支付方式 公司轉賬 在線支付 微信支付
商家服務
線上購買
包裝定制
物流配送 免運費
服務熱線
0773-4818808
website qrcode

掃一掃進入手機版